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翻译公司行业的权威报告《中国翻译公司业务发展报告》近日由中国翻译公司协会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我翻译公司专职从业人员达到119万人,其中翻译人员占53.8%,约为64万人。 根据中国翻译公司行业自身近十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翻译公司行业的权威报告《中国翻译公司业务发展报告》近日由中国翻译公司协会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我翻译公司专职从业人员达到119万人,其中翻译人员占53.8%,约为64万人。
根据中国翻译公司行业自身近十年的发展走势和外部发展机遇,预计我国翻译公司年产值在“十二五”期间将会保持年均15%的增速,在2015年语言服务企业年产值将超过2600亿元,专职从业人员数量将达到200万人。
《报告》同时指出,我国翻译公司目前存在准入门槛低、缺乏立法保障,以及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和国际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并对改进这些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远超传统翻译行业
翻译公司,或称语言行业是近年来国际上频繁出现的一个新颖概念,在我国出现始于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北京奥组委曾在国际联络部下设语言服务处,提供包括翻译在内的服务,协助解决语言沟通问题。根据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会长郭晓勇的看法,语言服务行业是一个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业务等内容的新兴行业,其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行业,成为全球化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认为,翻译公司可分为核心层经营或业务的主要内容是提供语言间信息转换服务、技术开发、培训或咨询服务的企业和结构,如翻译企业、本地化企业、翻译软件开发企业等;相关层经营或业务部分依赖于语言间信息转换服务的机构或企业,包括旅游、对外经贸和信息技术等涉外行业的机构和企业支持层为语言服务提供支持的机构和企业,包括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狭义的翻译公司指核心层所包括的范畴。
整体竞争力待增强
尽管在外部环境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翻译公司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它的发展还很不成熟,诸多问题的制约使其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发展潜力。从总体上看,中国翻译公司的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和国际参与度也较低。《报告》指出,我国翻译公司企业基本处于单兵作战状态,资源比较分散。由于行业整体的竞争力比较弱,抵抗风险能力低,面对国际企业的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能够走出国门、在国外设置分支机构、参与国外行业组织、获得国外翻译公司认证的企业数量很少。
由于我国翻译公司企业规模小,缺乏进行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加之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利润菲薄、服务质量下降。《报告》认为,由于投入有限、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翻译公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尽如人意。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但中国翻译公司人才从数量、质量到培养方向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在职专业翻译人员不足3万人,而刚刚开始几年的翻译本科和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估计只有几千人,这样一支数量有限的专业队伍难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高素质翻译公司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改变现状需要协会业界携手
中国翻译公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要将潜力发展成为实力,需要行业协会、业界和相关组织机构各方面的努力。《报告》认为,如果能够协同各方资源和力量,提升核心竞争力,走标准化、规模化、应用高新技术之路,翻译公司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报告》从对解决翻译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加速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要确立翻译公司的地位,加大扶持力度;二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行业自身建设;三是促进产学结合,加快培养市场紧缺的专业化人才;四是鼓励创新,提升全行业的现代化水平。
《报告》着重指出,我国翻译公司因规模所限,目前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在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业态和工作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为成员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推动整个翻译产业的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