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中的“流失”

最不易保留也是最易流失的,当属文学翻译。 翻译的理想境界不单是注重翻译质量,也要忠于原创的作者,形式、版面一致。但根据不同的翻译内容和译文不同的目的,再译文的形式,内容,质量三个方面都会严重流失。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许多不同场合强调过:诗歌
最不易保留也是最易流失的,当属文学翻译。
翻译的理想境界不单是注重翻译质量,也要忠于原创的作者,形式、版面一致。但根据不同的翻译内容和译文不同的目的,再译文的形式,内容,质量三个方面都会严重流失。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许多不同场合强调过:诗歌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
这就是一般诗歌和文学作品里面那些诸如味道、声音、节奏、韵律等等,很多阅读之后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感受。在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后,很难找到对等的表达。尤其是诗歌这种以口头创作为基础的文学形式,其诵读的美感在翻译中只能经历“丢失重造”,几乎不可能复原。
再说典籍佛经和近代哲学论文等在翻译时应尽可能贴近原文,而这样直译出来的作品必是佶屈聱牙,很不符合阅读习惯,读者群体就自然流失了。这也就是很多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国外反响频频,而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在国内也鲜有问津的缘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