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带一路目前有几种英译法,包括One Belt,One Road Initiative及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虽然也有人译成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但前两种更为流行。 笔者认为,将一带一路译成One Belt,One Road Initiative或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下
一带一路”目前有几种英译法,包括One Belt,One Road Initiative及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虽然也有人译成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但前两种更为流行。
笔者认为,将“一带一路”译成One Belt,One Road Initiative或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下文将这两种译法统称为One Belt One Road译法),无论从翻译的“源语言”汉语角度还是从“目的语”英语角度审视,都欠妥当,宜及时更正。下面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笔者的翻译建议。
从“源语言”汉语角度看,将“一带一路”翻译成One Belt One Road,是将这一结构中的“一”作为数量词“一”来理解。这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一带一路”的简称虽然套用了汉语中常见的“一……一”式四字成语结构,但不同于这些成语。在这些成语中,“一”字表数的意义突出,或表示“单一”,如“一心一意”;或表示“每一”,如“一饭一粥”;或表示“同一”,如“一模一样”。而在“一带一路”中,“一”并没有实指意义,而是如《现代汉语八百词》所言,指代“抽象事物”,主要用以平衡句子结构。
汉语常用数字的形式对一些重要名词加以概括,如“四项基本原则”、“三个代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等。这种概括既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和传播的简洁性原则,也是汉语讲求对称平衡特点的体现。并且,这些数字本身带有明确的数量含义。如前面几种名词一般分别译成Four Cardinal Principles(四项基本原则),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Two Centenary Goals(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Four Comprehensives(四个全面)。但照此推理,若将“一带一路”译成One Belt One Road则不妥。很多国外媒体注意到了这一点,在翻译时直接将“一”字省去而译成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我们再从“目的语”英语角度分析。国外媒体之所以很少用One Belt One Road的译法,是因为在英语中,one…one…结构中的one,主要表达数量意义,意为every,each,any(“每一个”、“任何一个”),如One person,one vote(一人一票);或为the same(同一),如One World,One Dream(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因此,“一带一路”译成One Belt One Road很容易让英文读者照此类推,产生歧义。
正是看到了其中的问题,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译法。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虽然没有完整翻译“一带一路”,但他建议在译法中保留Silk Road。我们认为,身为政治家和中国通的陆克文的见解值得重视。此外,外交部原副部长、现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举行的首届美中关系论坛发表的演讲中,将它译成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programs,被认为是佳译。不过,傅译没有全部采用大写,也意味着,没有将它作为“一带一路”的正式译名使用。
我们认为,从传播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译为Silk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是较为理想的选择。这有以下三点理由:首先,它保留了举世皆知的Silk Road,使丝绸之路丰富而积极的联想意义得以保留。其次,它保留了不少人已经熟悉的Belt和Road两词,利于译文的传播及接受。再次,将Belt一词放在Silk之后,不但形神兼具,还可避免与美国的New Silk Road plan相混淆。
此外,笔者建议,将Silk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缩写形式定为SBRIN,与spring(春天)和常用英文人名Sabrina音近,不但简单易记,而且让人富于正面联想。